認識東涌河

東涌河位於大嶼山東涌新市鎮西南面,是香港僅餘的天然河流,由河源、河口至海灣,皆未受破壞,僅下游石榴埔至黃家圍,以及與東涌道相交的河段因防洪工程被渠道化。

東涌河由東西兩河匯聚而成,河盆面積達11平方公里,以別名「曹溪」的西河為幹流,源自鳳凰山鳳峰與凰峰之間;人稱「鳳大北坑」的東河則為主要支流,發源於大東山山頂以西。東西兩河流經石門甲、莫家、芳園、石榴埔等村落,最後於河谷未處的牛凹和黃家圍之間匯合,再流入面積達80公頃的東涌灣。

東涌河是香港少數水質良好的河流,是石壁水塘其中一條主要供水河流。根據2019年環保署的化驗結果,每100毫升河水平均只含760顆大腸桿菌,屬「極佳」評級。此外,東涌河擁有極高的生態價值,曾紀錄多種原生淡水魚,當中包括稀有的北江光唇魚。河口則是一大片天然紅樹林和泥灘,多種珍貴生物棲息其中。對出的東涌灣是鱟(馬蹄蟹)、海馬、海龍,以及多種具商業價值魚類的繁殖和育幼水域。

在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下,東涌東正進行填海工程,以開拓約130公頃土地,而東涌西發展範圍正與東涌河下游河段重疊,雖然東涌西不作任何填海,但其發展亦令人關注工程對東涌河水質和生態的影響。

此外,當局將在東涌河進行防洪工程,河道兩旁會築起「防洪堰」,一方面減低水浸風險,另一方面可隔開河岸範圍減少人為干擾。此外,亦會避免在東涌河天然河段的河床施工,以保存河流的天然面貌。

未來於東涌新市鎮擴展部分,更會設立全港首個「河畔公園」,並復修已被渠道化的東涌河河段,連同部分天然河段,將一併劃為河畔公園,集康樂、生態保育和防洪多項功能,並提倡親水文化。